本站提供注册、登录、开户、咨询、APP下载等服务。平台拥有合法营业牌照,正规经营,公平公正,24小时在线客服随时为你服务。
妈妈给我两块蛋糕,
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。
爸爸给我穿上棉衣,
我一定不把它弄破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。
哥哥给我一盒歌片,
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。
晚上,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,
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。
我要把蛋糕送她吃,
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。
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。
你想知道她是谁吗?
请问问安徒生爷爷——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。
扩展资料:
《你别问这是为什么》是刘倩倩创作的诗歌,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”中荣获“菲利亚”金质奖章,刘倩倩是湖北省鄂城县城关东方红小学的学生。
这次比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,共有五17个国家的近一百万名小朋友参加。国际评委会从参加评选的作品中,选出了二十首最佳诗,菲律宾女孩奥迪娜·巴特纳格获得一等奖。刘倩倩的《你别问这是为什么》是这二十首作品之一。这首诗,感情真挚,构思新颖,曾在这次比赛的我国国内评选中获奖。
这篇诗抒发了刘倩倩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,想分块蛋糕给她,把棉衣给她穿,与她一起听唱片的思想感情,表现了她的那极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。但是当年的这位小作者后来也并没有成为“诗人”。如今他是一位42岁的教育工作者。
山 行
远上寒山石径斜,
白云生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
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诗的大意:
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,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,隐约看见几户人家。我所以停车不走,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,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。
注释:
1.山行:在山中行走。
2.寒山:指深秋时候的山。
3.径:小路。
4.白云生处: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。
5.坐:因为;由于。
静夜思
李白
床 前 明 月 光,
疑 是 地 上 霜。
举 头 望 明 月,
低 头 思 故 乡。
诗的大意:
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,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。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,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,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。
春 晓
(孟 浩 然)
春 眠 不 觉 晓,
处 处 闻 啼 鸟。
夜 来 风 雨 声,
花 落 知 多 少。
诗的大意:
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,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。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,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。
注释:
①春晓:春天的清晨。晓,指天刚亮的时候。
②不觉晓:不知不觉,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。
③闻啼鸟:听到小鸟的鸣叫声;闻,听到;啼,鸣叫。
④夜来:夜里。
村居
(高鼎)
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,
拂 堤扬 柳 醉 青 烟。
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,
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[yuān]。
诗的大意:
农历二月,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,黄莺飞来飞去。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,随风摆动,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。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,烟雾般地凝聚着。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。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,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,把风筝放上蓝天。
3. 除夕夜,落着大雪。街上的行人已很稀少了。那些高楼大厦的窗口都辉耀着明亮的灯
光,不时传出欢乐的笑声和喧哗。
然而,有一个卖火柴的女孩却蜷缩在高墙角下。她又累又冷又饿,只好划几根火柴来温
暖自己的身子,并在火柴的微光中做着幻梦来温暖自己的心……当新年的阳光升起来时,她
的明亮的眼睛再也不睁开了。
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在一百四十年前讲述的这个小故事,感动过世界上千千万万
的少年,也感动了一个中国的九岁的少年,湖北鄂城县城关东方红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倩
倩,他因而写出了一首动人的诗。
在这首小诗中,他用异常朴素的、带着儿童情趣的语言说,要将自己吃的蛋糕和穿的棉
衣去送给那个挨饿受冻的小姐姐,而且与她一道唱最美丽的歌。
也许,他想着那个卖火柴的小姐姐是在遥远的地方;更可能的是,他知道那个卖火柴的
小姐姐只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,所以他只好希望在梦中见到她。
蛋糕、棉衣、歌,这都是现实的,然而,他所要帮助的那个小姐姐却是他在梦中才能看
到的;他对那个受苦的小姐姐的同情和爱是真挚的,然而,他实现愿望的方式却是幻想的。
幻想与现实这样自然而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,表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的纯洁、善良的心
灵。
这首小诗的表现手法也是巧妙的。这个少年一件又一件地把他的“秘密”告诉了我们,
却又每一次都说:“你别问,这是为什么?”这反而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:真的,这是为什
么呢?
他后来又说:“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,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,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
歌。”这就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,这个忽然冒出来的“她”是谁呀?最后,小作者才告诉我
们,她就是“安徒生爷爷”笔下的那个“卖火柴的小姐姐”。——平平淡淡写来,一层一层
地推进,一步一步地引我们走进诗境中,最后一段才点明了“秘密”,使整首诗活了起来,
而且将整首诗提到一个高度,使读者忍不住要将诗从头再读一遍,再加以细细吟味。
我们不能不感到惊喜,一个天真的小男孩竟能写出这首动人的诗。但是,我要说,也只
有一个天真的少年才能写出这首动人的诗。
当然,这还是一棵幼苗。从思想的角度看,他的对“卖火柴的小姐姐”的同情和爱,应
该可以发展成对一切受难者的同情和爱;而他对“卖火柴的小姐姐”的帮助的愿望,应该可
能在生活的熔炉中化为行动的剑——当他逐渐成长以后。
当然,这还是一棵幼苗。从艺术的角度看,他本能地踏上了诗的大道,但通向峰巅的道
路并不是平坦的,而且在途中也不是没有歧路。
这是一棵幼苗,但这是只要有适宜的阳光雨露滋润就能在将来开花结果的幼苗。那么,
让我们为他的茁壮成长祝愿和祝福吧!1980年9月16日夜
附:你别问这是为什么
刘倩倩(九岁)
妈妈给我两块蛋糕,
我悄悄的留下了一个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爸爸给我穿上棉衣,
我一定不把它弄破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哥哥给我一盒歌片,
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
晚上,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,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。
你别问,这是为了什么?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,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,
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。
你想知道她是谁吗?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
——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。
小学,是孩子开启求学之路的真正开始。一到三年级是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阶段。三年级就好像一个分水岭,适应了的孩子往后的小学生活就表现出游刃有余;暂时没适应的孩子,可能就会成为家长眼中的“坏学生”,那么他们之间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?
剖析出来,大概有3个重要的方面:
1、专注力的养成。
一年级入学,学业不重,放学之后也没有太多的作业,最多也就是熟悉几个拼音字母。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孩子,心理上还是停留在无忧无虑的阶段。“上课不专心,总想着出去户外活动,或者是进区玩玩具,走神摆弄铅笔橡皮......”,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在纠正孩子的坐姿和注意力。坐好、不要做小动作、认真听老师讲课,估计是这个时期孩子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说的最多的话了。让孩子在心理上认同自己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,这需要一个阶段。所以在这个时期,孩子专注力习惯的养成非常的重要。
2、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。
升入小学,老师不会再像幼儿园一样提醒或者帮助孩子换衣服啊、换汗巾啊、水杯里给孩子灌满水啊......相反,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。儿子从一年级开始,学校老师就要求孩子们准备许多文件袋,每一科目的书和练习本都分类放在不同的文件袋里,上哪一科目的时候就把相对应的文件袋从书包里面取出来,下课的时候再收好放回书包。现在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,但是他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一个习惯,每次下课放学课桌和书包都不会是乱糟糟的。换下来汗湿的衣服也被他整齐的叠好放在书包的外层隔间里面。水杯、汗巾、脏衣服收纳袋、雨伞等等都有固定的收纳空间。放学回到家里也一样,课桌和他自己的卧室都是需要自己去整理和收纳的。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情,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。生活上是这样,那养成了之后体现在学习上就不得了了。一个会自我管理自己的学生,学习起来效率是不一样的。这个能力至关重要。所以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,家长在孩子1-3年级的阶段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去培养这样的一个能力,将来的收获会大大出乎你的预料。
3、阅读能力的培养。
这一点我为什么会放在最后讲,不是因为它不重要,恰恰是因为它太重要了,所以我需要让已经坚持看到这里的家长朋友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“阅读、阅读、阅读”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。我儿子现在五年级,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在课堂上念,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。大家都知道,一到二年级的语文,都是简单的看图写话,三年级可能会让孩子写简短的日记或是读书笔记,四年级的孩子就要开始写正规的作文了,写作文是阅读积累的重要体现,不知道有多少家长经历过,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面对作文题目发呆一天的崩溃。另外一点就是,四年级的语文考试,书本里的题目基本很少,主要就是阅读理解和作文。不怕大家笑话,我儿子现在四五年级的阅读理解题目,我都不会,有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心疼他几秒钟,现在的孩子太难了。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变的格外重要。
从一年级开始,甚至从幼儿园就要开始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。起先是绘本,小学之后就慢慢的接触一些有拼音和插图的书目,比如马小跳、寻宝记等等。期间,不管孩子看的是什么类型的书,家长都不要去强行干涉,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无论什么书孩子都会从中得到他想要的养分。有些家长就喜欢逼着孩子去读红楼、三国、史记等等,这些著作当然很好,并且看起来也高大上,其实如果孩子暂时没有兴趣的话,反而会打消他阅读的积极性。
从现在开始,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,他喜欢看什么就陪他看什么,我们只需要安安静静的陪伴就好,切记!
小学三年级后,不管孩子与其他同龄人相较无差距,请大家一定记得:未来可期,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是未来的“总统”,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这句话了,用在这里只是想说,孩子现在的成绩,并不影响他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,我们都要有耐心静待花开!!!
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5篇
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,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,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,对教学内容,教学步骤,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。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。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,方便大家学习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1
《奶奶最喜欢的铃儿》
教学目标: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知道奶奶最喜欢哪只铃儿。感受奶奶对冬冬的关爱以及冬冬对奶奶的孝敬。
2、认字6个,写字7个。理解“看望”、“问候”、“收藏”、“喜欢”、“美好”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。
3、学习怎样简单地对人物进行描写。
教学重点: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受奶奶对冬冬的关爱以及冬冬对奶奶的孝敬。
教学难点:理解奶奶为什么最喜欢那只门铃。
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
一、导入。
你和奶奶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?为什么有趣?
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发生在冬冬和奶奶之间有趣的事。
二、学习生字。
1、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认读生字。
2、小老师教读每个生字读两次。老师适机提醒“抹”、“撒”、“漆”的读音。
3、师生一起将生字补充为课文中的词语再齐读两次。
4、抽生读生词。
三、初读课文,读准字音。
1、生自读课文,把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用三角形作上标记。
2、师生一起解惑。
3、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,检查是否每个组员都读准了字音。
4、小组汇报结果。
四、再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1、自读课文,思考:文中讲了冬冬和奶奶的一件什么事?
2、生汇报。
第二课时
一、以问题导入,学习课文。
1、奶奶最喜欢哪只铃儿?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做上标记。
2、她为什么最喜欢这一支?
生:奶奶很孤独,她想冬冬来陪她。
生:只要听到那只门铃响她就可以见到冬冬。
3、奶奶为什么这么爱冬冬?
请自读课文1、2自然段,在课文中找找答案。
生:冬冬每个星期六都会去看奶奶。
生:他会陪奶奶说话,并捎去爸爸妈妈的问候。
生:他会帮奶奶做卫生。
4、找一找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奶奶也很爱冬冬。
生:第二自然段中奶奶为冬冬烤面包。
师:同桌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,再仔细体会体会还有哪些话能看出这一点。
汇报品读10、13自然段,体会冬冬与奶奶间浓浓的亲情。
二、仿写13段。
1、读读第13段,看看前一句在写奶奶的什么,后一句在写奶奶的什么。
(动作、语言)
2、写动作用了哪些词语?“揽在”和“搂着”。
3、请学生说一说有动作和语言的句子。
4、把这些句子在语文天地中写下来。
三、说一说
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关心孝敬我们的父母。
四、总结全文
大家说的都对!我们尽管还小。但也不能_的消费者,还应该主动_的生产者,传播员,我们能做的大事不多,但能身体力行的小事很多。给父母、爷爷奶奶倒杯水、捶捶背……哪怕只怕他们说说话。大家一起来吧,像冬冬一样把爱献给别人吧!
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2
《你别问这是为什么》
教学目标
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,认写本课生字,做到书写规范、端正、整洁。
2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在读中体会主人公纯真、善良的美好心灵。
3背诵课文。
教学重点:认写本课生字;能用多种形式读、背诗歌。
教学时间:1~2课时
教学过程
一、谈话引入,激发兴趣
师:有一个小女孩,名叫刘倩倩,她吃蛋糕时,会留下一块;穿棉衣不把它弄破;她还选出了最美的一页歌片,留下来。你别问这是为什么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《你别问这是为什么》(师板书课文题目,生齐读课文题目)
二、听读课文,引出故事
1听童声朗诵磁带。
2提问:课文中的“她”指的是谁?
3看动画片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片段,或听老师讲故事。
4提问: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?
三、初读课文,学习生字
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,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节。勾画出生字、新词,多读几遍。
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互相学习。
3检查认字、记字情况。
4字形分析,写字指导。
四、读悟结合,体会感情
1自读课文,读正确,读通顺。
2指导朗读,体会感情。
(1)学习1~4小节。
A你认为该怎样读?(轻轻地读,读出神秘的语气。)
B抽读、评价。
C同桌抽读,互相评议。
D齐读。
E找规律,指导背诵1~4小节。
(2)学习第5小节。
A“我”的梦飞到哪里了?
B想象和小女孩在一起时的情景,并说一说。
C引导学生读出欢快的语气。
(3)学习第6小节。
A简介安徒生。
B推荐读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,读后有自己的感想。
(4)朗读并背诵。
A想象情景,自由朗读,互评互议。
B自选方法,背诵全诗。
五、拓展延伸,激发情感,你想带给小女孩什么呢?给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几句话,也可仿照儿歌的样式写一首小诗,送给卖火柴的小姐姐。
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3
《三月桃花水》
【学习目标】
1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,感受课文的整体美。
2、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、拟人句、排比句和对偶句的等句式,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,受到语言美的熏陶。
3、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,达到积累语言、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。
第一课时
一、课题导入,了解“桃花水”。
春天冰雪消融,雨水渐多,河水上涨,便称这为“桃花水”。“桃花水”指的就是“春水”。
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字词,整体感知
1、自己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。
2、字词检测
3、默读课文,读完后想一想: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?
4、完成书后思考题,把握文章结构
一方面写声,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。
二方面写色,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。
三方面是对全文的总结,赞扬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还贵,比银子还亮,叫人沉醉。
第二课时
【教学预设】
一、词串欣赏
从读好词语入手,用声音和表情来表达出词语的意思,并能发现每组词语的特点。
课件出示:第一组:绚丽的朝霞、明洁的丝绸、袅袅炊烟、
第二组:草如茵、柳如眉、如雾如烟
第三组:应和、低语、谈心、催促
二、精读感悟
用心地去读这几个词语,就能读出它的画面,读出它的色彩,读出它的感情……同样的,用心地去读文章的每一句话,也能读出很多的感受。
(一)学习第二小节
1、学生自读,谈感受
2、老师范例:批注式阅读
课件出示:教师在诗歌第二小节上做的一些笔记,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号,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。
(二)学习第三、四小节
1、自由阅读,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做批注。
2、交流研读句子,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3、融入阅读感受,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。
[引导学生从“轻柔的弦、纤细的低语、谈心、催促……”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,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,走进课文情境,获取真实的感受,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,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]
(三)学习第五、六小节
1、请快速默读第五、六小节,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这面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?
2、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。
3、仿诗练说,拓展画面
4、指导读出省略号的味道
[引导学生美美地读,读出最真的情;静静地想,想出最美的画面]
三、整体诵读
全文配乐朗读,师生共同合作美读
四、拓展仿写
试着仿照课文的任意一小节来写一写,表达自己的感情。
五、激情小结
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4
《春天的小雨滴滴滴》
教学目标:
1、阅读课文,感受春雨的美好、无私,培养学生热爱春雨、热爱春天、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。
2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注意理解重点词、句的意思,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。
3、帮助学生会写“沟、推、蹄、脉、滑、跌、密、撒、播、尝、乳”11个生字,会认“淅、沥、沟、蹄、乳”5个生字,理解“你推我挤、演奏、播种、仰着、品尝”等词语。
教学重点:课文的2-6自然段,感受春雨的声音美。
教学难点:
1、理解重点词语,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。如:为什么说“地球就是一面鼓,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?”
2、课文的8-9自然段,感受春雨的精神美。
教学准备:
1、生词卡片。
2、课件。
3、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、诗句。
教学时间:2课时
教学过程:第一课时
教学目的:
1、检查学生预习情况,帮助学生会写“沟、推、蹄、脉、滑、跌、密、撒、播、尝、乳”11个生字,会认“淅、沥、沟、蹄、乳”5个生字,初步理解“你推我挤、演奏、播种、仰着、品尝”等词语。
2、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,理清文章脉络,提出不懂的问题。
3、练习朗读课文。
教学重点:学会生字新词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朗读题目,了解题目。
二、检查预习情况,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。
1、出示文字投影片,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:
跌下来、似的、播种、仰着脸
2、出示文字投影片,指导学生记住字形:
沟、蹄、滑、密、撒、播、乳
3、重点指导“播、乳”字的书写,学生练习。
4、结合课文中的语句,理解词义:你推我挤、播种
三、自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随机板书,理清文章的脉络。
四、质疑。梳理问题。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。
(问题梳理:1、为什么说“地球就是一面鼓,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?”2、“冬—冬—冬”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?)
五、作业:
1、写生字词、读书。
2、练习熟读课文,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。
第二课时
教学要求:
1、阅读课文,感受春雨的美好、无私,培养学生热爱春雨、热爱春天、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。
2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理解重点词、句的意思,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。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。
教学重点:课文的2-6自然段,感受春雨的声音美。
教学难点:
1、理解重点词语,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。如:为什么说“地球就是一面鼓,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?”
2、课文的8-9自然段,感受春雨的精神美。
教学准备:声像资料、文字投影片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新课
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。它和春天、和小雨有关,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,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!齐读课题。
(一)、进一步理解课题:
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“滴”字,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?该怎么读题呢?注意节奏和停顿,再次读题。
(二)回忆课文主要内容。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,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,听一听,看一看吧。同学们读一读课文,说说你听到了什么?看到了什么?
二、学习课文,交流感受,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(一)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。
1、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?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,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?
2、“屋前听雨”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,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,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?
(1)指名朗读,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?
(2)捕捉表示声音的词,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。
(3)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,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?
(4)抓住“推、挤”感受小雨滴的欢快,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。
3、“林中听雨”加深感受声音美,解决难点。
出示文字片:
淅淅沥沥,啪啦啪啦,哗啦哗啦,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,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。
(1)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,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,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?
(2)想象: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?
(3)练习朗读,欣赏声音美。
(4)指名读4-6自然段,提出不懂的问题
(问题一:“冬—冬—冬”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?
问题二:为什么说“地球就是一面鼓,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?)
问题一“冬—冬—冬”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?
解疑步骤:
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:破折号。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。
②出示字幕:
“嗵——嗵——嗵!”“冬——冬——冬!”
突然,吹来一阵风,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。“嗵嗵嗵!”“冬冬冬!”“啪啪啪!”
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,体会破折号的作用。
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,有的时候读的急促:
问题二:为什么说“地球就是一面鼓,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?解疑步骤:
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。
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,说说什么时候敲鼓?鼓声一响,给你什么感觉?
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。
4、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,直观感受春雨之美。
5、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。
板书:声音美
(二)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。
1、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,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?读一读,说一说。
2、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。
板书:样子美
(三)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:
1、指名读8、9自然段,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?
2、出示儿歌:《春雨》。读一读,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。
3、想一想,儿歌中的种子、花朵、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?
4、如果你就是春雨,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,你会怎么做的?
板书:精神美
(四)齐读最后一段,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
三、总结全文
1、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?
2、总结写法
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,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,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,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。
3、再次朗读课题,结束学习。
四、布置作业:
必做:有感情朗读课文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。
选做: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,写在积累本上。
2021三年级的语文下册教案5
《去年的树》
一、教材分析:
本文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。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鸟儿和树是好朋友,它天天唱歌给树听,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——-回来再唱歌给它听。可是第二年春天,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,树却不见了。鸟儿四处寻访,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。于是,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。告诉我们:做人要信守诺言,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。但本人觉得:运用本文来进行诚信教育不是。面对越来越现实、理性的四年级学生来说,进行诚信教育选择生活中的事例,或者是直白深刻的名人名言、成语、寓言故事等,这些在中国便有很多。所以,本人想轻讲本文教材,重在诚信教育。
二、教学目标:
1、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。
2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,能读懂本文。
3、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。
三、教学重点、难点: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。
四、教时安排:2教时
第一教时
一、教时目标:学会生字词,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,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。
二、教学过程:
1、揭题引入:读了课题,你有什么疑问?
2、初读课文,要求把文章读正确,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,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。
3、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?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?理由是什么?试着分段。
4、深入阅读课文:
(1)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。
(2)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,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:
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。春天,
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,
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5、体会课文情感:
(1)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,前后两次"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",它在想什么?
(2)树被伐木人砍倒前,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?
6、朗读指导:
(1)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?为什么?
(2)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,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。
7、总结并布置作业:
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,寓言、事例等
第二教时
一、教时目标: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。
二、教学形式:开一个故事介绍会。
1、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
2、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,相互评议。
3、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,然后集体评议。
作者是中国湖北省鄂城县城关东方红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倩倩。
《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》节选:
妈妈给我两块蛋糕,
我悄悄留下一个。
你别问,这是为什么?
爸爸给我穿上棉衣,
我一定不把它弄破。
妈妈给我两块蛋糕,
我悄悄留下一个。
你别问,这是为什么?
爸爸给我穿上棉衣,
我一定不把它弄破。
你别问,这是为什么?
哥哥给我一盒歌片,
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。
扩展资料
这首诗是刘倩倩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 而写的。在这首小诗中,他用异常朴素的、带着儿童情趣的语言说,要将自己吃的蛋糕和穿的棉衣去送给那个挨饿受冻的小姐姐,而且与她一道唱最美丽的歌。
蛋糕、棉衣、歌,这都是现实的,然而,他所要帮助的那个小姐姐却是他在梦中才能看到的;他对那个受苦的小姐姐的同情和爱是真挚的,然而,他实现愿望的方式却是幻想的。幻想与现实这样自然而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,表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的纯洁、善良的心灵。
这首小诗的表现手法也是巧妙的。用秘密还有问句“你别问这是为什么?”来激起我们的好奇心,对诗中提到的“她”产生了疑问,最后,小作者才告诉我们,她就是“安徒生爷爷”笔下的那个“卖火柴的小姐姐”。
上一篇:月入5000如何理财赚钱
下一篇:为什么电脑没有声音耳机有声音
发表评论